《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》顯示:銀行綜合化經營現重大機遇
- 2020-07-08 瀏覽:4066
2020年上半年,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下,全球銀行業明顯經受經營壓力:業務增長放緩、利差收窄、資產質量有所下降、損失撥備大幅增加、盈利水平下滑、經營戰略適應性調整。
6月30日中國銀行發布的《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指出,受疫情等因素影響,全球銀行業綜合化經營面臨重大發展機遇。
面對綜合化經營的環境變化,中行課題組專家指出,中國銀行業應加快轉型,做好跨市場、跨國界的金融產品、服務的整合和撮合,為客戶提供一體化金融服務。
趨勢:綜合化經營成主流模式
當前,綜合化經營是全球銀行業發展的主流模式。同時,綜合化經營更加注重加強專業優勢,聚焦重點領域;更加重視綜合經營的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。
《報告》顯示,在發達國家,銀行業綜合化經營帶來穩定非利息收入,是營業收入的重要來源;而發展中國家銀行業綜合化經營也成為發展趨勢。
以中國的商業銀行為例,數據顯示,通過非商業銀行子公司開展綜合化經營業務,2019年上市銀行綜合經營子公司資產規模累計約4萬億元,同比增速超過20%,遠高于集團不到9%的整體增速,占集團總資產的比例達到2.3%左右;凈利潤規??傆嫵^600億元,同比增長超過23%,遠高于集團不到7%的整體增速,占集團總凈利潤的4.2%左右。
值得關注的是,相較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“大而全”的經營模式,近年來不少國際大型銀行都注重特定業務的競爭優勢培育,以核心優勢業務帶動整個集團的綜合化經營。
逆襲:疫情之下迎重要機遇
《報告》分析認為,未來,全球及中國銀行業綜合經營都將進一步發展,主要受四個方面影響。
首先,息差業務面臨挑戰,綜合經營成為穩定盈利的重要手段。課題組專家稱,就中國銀行業來看,凈利息收入仍然是主要收入來源,一般可以占到銀行總收入的70%左右。未來,國內貨幣政策環境將繼續保持相對穩健中性,一方面以LPR改革為核心的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;另一方面央行、銀保監會等部門多措并舉,通過降準、降低MLF等政策利率、規范存款競爭等方式引導“無風險利率”合理下行,凈息差將保持穩中趨降的態勢。在此大背景下,銀行業盈利空間進一步承壓,亟須拓展非息業務收入,而綜合經營將成為重要手段。
其次,資本監管持續增強,綜合經營降低資本消耗成為趨勢。雖然《巴塞爾協議Ⅲ》為緩解新冠疫情的沖擊,已將達標時間由2022年底推遲至2023年底,但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和流動性的達標難度依然不小。對于中國銀行業而言,資本監管壓力則更大:已躋身G-SIB的銀行可能面臨升組,部分大中型銀行可能會加入,監管要求將不同程度上升。在資本監管持續增強的大趨勢下,銀行通過高資本消耗的信貸業務拓展市場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,發展輕資本的綜合化經營業務將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。
同時,客戶一體化金融需求持續增加。當前,客戶的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,需要銀行提供“一站式金融服務”、提升客戶體驗。
此外,股東對提升銀行市場估值需求也在增加。綜合經營可以帶來收入的多元化和風險的分散化,平滑經濟周期對業績的影響,抵御金融危機并提高危機后的恢復能力,成為穩定、推高估值的重要因素。
值得關注的是,中國政策支持資本市場發展,拓展銀行綜合經營空間?!秷蟾妗贩治?,圍繞資本市場中國已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,未來中國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將有望上升至25%左右,將為銀行業綜合經營提供更為廣闊的業務空間,特別是在投資銀行、證券投資、財務咨詢、代銷、托管以及資產管理等領域。直接融資相關的新業務機會也將不斷催生,各類以利率匯率、證券價格為標的的新產品和新業務也將加快發展,成為銀行綜合經營發展的新動力。
策略:明確戰略定位加快銀行轉型
不過,針對中國銀行業現狀,《報告》指出,目前綜合經營發展仍存在一定問題。如,各行綜合經營戰略仍存在同質化傾向,大型銀行追求“大而全”,缺乏特色,中小銀行則普遍在資管、金融租賃等業務上重點發力,目標客戶以及發展策略趨同,不利于綜合經營的穩健發展等。
面對銀行業綜合經營的環境變化,課題組專家認為,中國銀行業應加快轉型,明確戰略定位;提升客戶一體化服務能力;構建市場化體制機制,提升內生動力和市場競爭力;強化并表,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。
《報告》指出,在戰略定位上,大型銀行應放眼全球,致力于建成全球一流的金融集團以及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生態,提升全球金融市場競爭力,引領全球金融業發展趨勢;中型銀行應堅持特色發展,聚焦核心業務,可探索在資產管理和投資銀行等重點領域對標全球領先銀行;小型銀行應在做好、做精商業銀行業務的基礎上,合理地拓展融資租賃、消費金融等與商業銀行關系緊密的綜合經營業務。
來源: 中國金融新聞網